close

IMG_6224.jpg

內文介紹:

巴菲特畢生最完整的語錄重現與思想詮釋。

比爾.蓋茲說:「從來沒人像巴菲特一樣,能把商業解釋得那麼清楚」。

巴菲特是人類有史以來,唯一一個在有生之年,就把自己創立的公司從零成長到市值排名全球前十名的企業經營者。

(波克夏是唯一連續15年蟬聯「全美最受推崇企業排行榜」前10名的公司。)

在《股神巴菲特的神諭》下冊當中,巴菲特又談經營、又談股票投資,還破天荒的為投資者提供「何時可以進場買股票」的訊號,大家都知道他從來不談總體趨勢、大盤走勢,這輩子只談過兩次,本書都完整收錄了這些珍貴觀念自剖。

此外還包括:

別人搞購併,都是買下→裁員→要求綜效,但巴菲特對每一家被買下的公司都說:「繼續做你們本來就在做的事。我們絕對不會要求打擊率四成的棒球選手改變揮棒姿勢。」

巴菲特怎麼併購?且看他如何出手——
一月份戴納基花15億美元買下安隆;六個月後,巴菲特透過買下戴納基,竟然只花了9億2800萬美元——這就是股神「耐心十足地袖手旁觀」的本事:「我們一直都很仔細判斷那樣的機率,這就是我們能做、而別人不肯做的事。」

懂經營,所以投資無往不利。但為何股神獨鍾股票?你要記住股神怎麼說:

巴菲特早在2003年就抨擊衍生性金融商品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結果5年後當真爆發金融風暴)。話才說完,巴菲特卻大買這些「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他怎麼說?將在CrazyKnowledge讀書重點告訴你

當今美國企業界最夢寐以求的四個字:「華倫敬上」,

超級投資人巴菲特對企業的的讚美信,竟成為公認的品質保證標章,因為他穩扎穩打、彈無虛發,篤信投資的是公司,不是股票。

標準普爾公司的分析師福瑞曼(Roberr Friedman)說:「他是眼下唯一保有無暇聲譽的人。」

一度有很多人質疑他的價值投資法過時了,因為他打死不肯投資科技股。

他回應說:「你不會因為別人是否表示贊同就變成對或錯。」

他還說:「如果我去商學院教書,我會要求每個學生計算一家網路公司的價值,然後當掉每個算出答案的學生。」

接下來請繼續欣賞,

CrazyKnowledge的觀書重點:

IMG_6228.JPG

啟蒙恩師並順勢而為:

說到葛拉漢,自從我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拜讀過他討論投資的書以後,便在心裡以他為師,

之前我已試過所有他資法門,可是他的話,特別是<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那本書的理論,

揭開了遮蔽我的雲翳-例如:安全區間的觀念,還有如何利用"市場先生"而不被他牽著鼻子走。

後來我去唸哥倫比亞大學,只是為了修他的課,然後就發生了求職被拒的那件事。

一九五四年八月,我開始為葛拉漢工作,問都沒問有多少薪水可拿...

徐洛斯和我同在一個小房間裡辦公,我們處的很好,尋找廉價股票。

我們從來沒有出去拜訪任何公司,葛拉漢覺得那樣做像作弊...

「1950年底我只有九千八百美元,到了1956年,這筆錢已經變成十五萬。

我心想,有了這麼多錢,自己可以過得像國王一樣,去奧馬哈要做什麼呢?也許去念法學院吧。

那時我心裡並沒有計畫,根本不曉得後來會創辦投資合夥事業。

可是兩個月後,偶七個人要我幫他們操盤,於是成立合夥事業就水到渠成。這就是我事業的起頭了。」

(只要你把自己準備好,機會就自然會出現:做好準備,順勢而為)

IMG_6229.JPG

投資貨幣抗不了通膨:

以某一特定幣別命名的投資項目包含貨幣市場基金、債券、抵押貸款、銀行存款和其他工具,

這些以貨幣為基礎的投資大多被視為"安全無虞",事實上卻是危險係數極高的資產;他們的貝塔值也許是零,但風險卻很高。

過去一百年來,這些工具摧毀了許多國家投資人的購買力,

即使貨幣持有者持續不斷收穫定期利息和回收本金,也無法彌補損失;

更糟的是,這樣不堪的結果將永遠重演-

"政府決定貨幣的最終價值,系統性力量有時也會迫使政府採取引發通膨的政策,而這樣的政策會失控。"

因此在當前的情況下,我不喜歡以貨幣為基礎的投資工具。話雖如此,波克夏還是持有大量貨幣性質的投資,

但以短期工具為主,因為充足的流動性需求在波克夏是最吃重的角色。

(當你考慮該項投資工具的平均配息時,聽起來似乎令人滿意,但是當散戶投資人所負擔的看的見的個人所得稅率,

再加上那些看不見的通膨稅,你想想你剩下的利潤是多少?還有利潤嗎?)

IMG_6232.JPG

貴金屬不具生產力:

第二大類投資工具是沒有生產力的資產,不過投資人購買時抱著一個希望:未來別人會付給他們更高的價格。

這類買家醉心的鬱金香就是其中一例,不過只維持了短暫的時間。

這類投資需要相當多買主,而這些人之所以動心,就是因為相信還會有更多買主跳進來,

他們並不是基於資產可能增值的激勵才購買,而是因為相信未來還有其他人會比自己更想要擁有這些資產,才勇於買進。

這類資產以黃金為首,目前是投資人非常熱衷的標的,因為其他資產幾乎都讓他們寢食難安。

大多數買黃金的人之所以出手買進,是因為相信以後害怕持有其他資產的人會越來越多。

過去十年這項信念確實正確,但除了那點之外,黃金價格上升本身就激發了額外的買氣,吸引那些認同金價上漲及以證明投資假設正確的買家。

隨著搶搭列車的投資人紛紛加入,又把這股信念炒作得更為兇悍-如此這般持續一陣子。

過去十五年來,網路股票和房地產都證明一件事情:起先合理的假設加上廣為宣傳的價格,就能創造過度氾濫的盛況。

最後只會證明一句古諺:「一開始聰明人做的事,傻瓜等到最後才做。」

目前世界黃金存量的價值確實令人驚嘆,但是每年新生產的黃金價格大概是一千六百億美元,

但是從今天算起,一百年後原本同樣價值的農地將產出數量龐大的玉米、小麥、棉花和其他農作物,

而且不論用什麼方式計價,仍將持續製造寶貴的自然恩賜;

更不用說一百年後的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可能會賺好幾兆美元股利給業主,同時擁有價值更多兆美元的資產.

反觀本身不具生產力的黃金

(頭兩類投資工具在人們恐懼地當下最受青睞:憂慮經濟崩盤促使散戶投像貨幣資產,

特別是美元資產,若是憂慮貨幣崩盤,則加速轉向黃金之類的貧瘠資產。但最大的重點是,這兩項投資工具,都無法為你生產出更多更多的獲利與價值)

IMG_6234.JPG

我最喜歡的投資工具:

第三類:具有生產力的資產。無論是企業、農地或不動產。

理想上,在高通膨時期,這類資產應該能夠製造出足以維持其購買力的產出,同時只需要最起碼的新資本投資。

不論一百年後的貨幣是用黃金、貝殼做基礎,屆時人們還是會願意拿一天當中的兩分鐘工作量,來交換一罐可口可樂或是時思花生糖。

未來人們會比今天消耗更多產品與食物,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間:人們永遠會拿自己生產的東西來換取別人製造的產品。

我們國家的企業將會繼續高效率製造民眾所需的產品與服務,這些商業好比會活好幾百歲的"乳牛",將生產越來越多的"牛奶"。

這些企業的價值並非取決於交換媒介,而是視他們生產牛奶的能力而定。

波克夏的目標是擁有更多第一流企業,我們的優先選擇是擁有整家公司,不過持有大量可在市場交易的股票也可以接受。

我相信長此以往,這類投資的績效將是上述三大類型中的佼佼者!

最重要的是:他也將是最安全的一種。

 

 

請點擊此即可進入相簿觀看其他書籍重點

或點小圖欣賞本書重點

IMG_6225.JPGIMG_6226.JPGIMG_6227.JPG

IMG_6228.JPGIMG_6229.JPGIMG_6230.JPG

IMG_6231.JPGIMG_6232.JPGIMG_6233.JPG

IMG_6234.JPGIMG_6235.JPG

本封面引用自網路書城 ,其他書頁內文皆為本鋒智所有

arrow
arrow

    Crazy Knowled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